“绿岛”诞生之初是为了“解难题”。“中小企业总体上治污水平普遍不高,但如今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,都在促使其发展不断规范。”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工程师汪子润表示,“如今,小企业面临着现实的两难境地——如果自己建完备的治理设施,成本过高,治污可能要赔;如果建设简易治理设施,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,不治可能要停。”汪子润表示,即便企业建设了比较好的污染治理设施,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运维能力,很容易陷入“反复治、治反复”的恶性循环中,给监管部门也带来压力。在绿岛模式的引导下,我们的城市正在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。活性炭分散吸附绿岛模式EPC
“如果从模型图上看,以虞越环保为‘圆心’,上虞经开区形成了一个绿色生产圈,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‘绿岛’建设。”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今年3月,我市研究出台了《推进绍兴市工业园区环境“绿岛”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要根据工业园区产业类别和生态环境工作现状,鼓励、引导工艺相似、产污类似、位置相近的企业通过组团共建共用共享产污车间和治理设施,开展废水、废气、固废等污染物集中规范治理处置,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,降低环保成本,推动块状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活性炭分散吸附绿岛模式EPC绿岛模式注重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。
革新建设模式,绿岛模式打造“全方面式”再生体系,创新模式,降本增效并举。重点聚焦印刷园区小微企业集聚、企业活性炭处置成本高等突出问题,开创性地将活性炭吸附设施提升为小微园区公共基础设施,采取government层面监督指导、第三方集中建设运维的工作模式,开展小微园区活性炭治理设施改造提升工作。通过统一设计、采购、更换和维护,企业设施改造投入从单独建设方式的平均6.5万元降低至目前集约建设方式的3.9万元,下降幅度达40%。
优化管理手段,落实“全流程式”数智监管,源头减量,精确使用管控。定期监测活性炭填装量、排污强度等有表示性的样本企业,判定活性炭是否失效,对达到设计使用寿命但仍未失效的活性炭适当延长更换时间,优化运行维护方案,有效控制运行成本。县内39家企业通过监测评估,年换炭次数从4次减少为3次,活性炭用量减少80.7吨,预计为企业节省处置费用68.62万元。末端管控,加强再生利用。再生中心根据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收运时间及路径,通过废炭集中收处、再生利用方式,努力消除以往危险废物点对点运输问题。同时再生中心依靠先进的活性炭再生技术,推进失效活性炭再生利用,保障活性炭更换服务同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,有效提升服务水平。绿岛模式强调将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。
汪子润介绍,“绿岛”的产生较早可追溯到广东省的“共性工厂”理念。在广东省中山市有很多涂抹涂料产业,涉及较大的VOCs排放量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2017年,中山市建设了一个家具制造的“共性工厂”,为相关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共享场所,让其“拎包入住”,集中治污。“经过建设推广,中山市的空气环境得到了较好改善。随后中山市又将‘共性工厂’的理念推动至汽车配件生产、汽车维修等典型行业,形成了良好的经验模式。”汪子润说。在绿岛模式的引导下,我们的城市正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。辽宁活性炭回转窑绿岛模式
绿岛模式注重培育绿色文化,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。活性炭分散吸附绿岛模式EPC
夯实责任 规范运行,通过大数据平台监管+线下监督的方式强化监管,通过政策宣贯、使用指导、签订协议书等方式规范和明确集中净化系统的资产归属、使用要求、责任风险划分等,进一步压实餐饮商户排污主体责任,强化设备设施的规范化运行和维护,形成government监管多元共治的油烟治理运维体系和长效治理管控模式。 截至目前,在高新区综合执法局以及餐饮商户、小区业主的通力配合下,系统已平稳运行100余天,各项运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,系统及设备运行稳定,满足使用要求和油烟综合治理指标要求。活性炭分散吸附绿岛模式EPC